聚焦俊三 · 资讯分享

对比英美日模式,“内循环”真的是中国的破局利器?【D7】

返回列表 来源: 发布日期: 2020.08.24

今天是俊三实业 课堂陪伴您的第七天,希望以后每个工作日俊三实业都可以陪伴您“一起学习,共同成长,把握时代脉搏,奔向光明未来!”   

17日,美国商务部再度发布了对华为的修订版禁令,全方位限制华为公司的生存空间,就在前不久,美国刚对中国一系列科技企业和出海企业进行警告和限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美之间的关系已经燃烧到了经济、科技这些底层领域。
而在国内,内循环成为了最火的热词,很多人在想,内循环这个模式能撑得起中国未来十年的发展吗?
特别是在进出口商品中接连查出疫情和中美紧张的关系之下,依靠内循环靠谱吗?我们该往哪个方向,哪个行业发展?
今天我通过过去40年欧美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大家分享内循环在欧美国家发展中的行业规律,给企业家和投资者找到发展方向和投资规律。

欧美日德的发展模式

循环离不开国家发展,行业发展规律,中国从2001年加入 外循环后,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模式也是参照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

从欠发达国家,逐渐走向发达国家,我和大家从分享美国、英国和日德等国家发展动力和上市公司市值结构占比角度看经济增长规律。


2007吉姆罗杰斯广东行

罗杰斯先生都说过一段话:19世纪看英国,20世纪看美国,21世纪看中国。

我们看世界经济大国的发展模式,也开始从英美国家发展来看。

第一种英国模式:守旧模式 。

十八十九世纪的英国被称为 日不落帝国,其经济发展模式是以霸权的军事力量以及在全球遍布的殖民地。
通过对殖民地的统治,通过税收、剥削当地廉价劳动力、贸易的方式进行,像我们熟悉的鸦片战争。
但是有压迫就有反抗,一旦殖民地开始军事起义反抗,不可避免陷入战争和瓦解。

依靠第一次工业革命和霸权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英国,在殖民地经济瓦解后,缺乏奋斗的动力,在新世纪高科技行业没有冒出什么大公司。


40年线性图

从最近40年看,也是经历周期性行业占比下降,消费和金融业抬头的情况,但是英国整个上市公司的结构相对稳定,几乎没有冒出什么新的大型公司。

第二种是美国模式:全球霸权+美元+科技模式 

对外通过大量发展科技获取全球超额利润,服务于美国。除此之外还有军工行业占比非常高。


1978年是美国经济结构转型之年

1991年后美国在冷战最终胜出,成为全球霸主。

美国反思了英国殖民主义的问题,采用建立新的统治方式:霸权+ 美元+科技。
1991年发动了海湾战争,成就了石油美元和贸易美元。
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的新冠疫情中,通过大规模 印钞 来转嫁危机,是向全球征收铸币税。
美国不用生产还可以几乎无成本的美元换取他国生产的食物和商品。
这种美元 的剥削,比当年英国殖民地的剥削不知道要高端多少倍。

同时美国通过科技形成新霸权,其中有三个核心要素:

1.底层芯片

2.中层操作系统及软件
3.上层互联网应用
美国建立了进口原材料和低端工业品 出口高端设备和工业品、软件及互联网服务的发展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任何触动美国在美元、科技核心利益的外国公司、国家,美国先是通过商业竞争和收购的方式进行打压。
如果通过市场竞争不过,美国就会动用政府甚至军事手段,前有日本的半导体行业、法国的阿尔斯通(我们在《美国陷阱》这本书有详细介绍),现在有中国的华为、 TikTok、微信等。
从美国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比看,1978 年消费崛起,度过了2000 年的科技泡沫后,大浪淘沙留下一批像亚马逊、谷歌的科技公司,地产崛起引发2008 年金融危机,接下来迎来新一波的科技公司崛起,例如 Facebook 、特斯拉公司等等。

近年来,中国在 5G 领先,半导体领域以海思半导体为代表迅速崛起,互联网领域以微信、字节跳动为代表的龙头,与美国科技霸气的核心利益圈正面相遇, 自然也就理解中美关系紧张是必然的

第三种是日德模式:双循环模式 

除了世界霸主的英美之外,我觉得德日模式也值得我仔细看看的。由于政治原因,德日发展是明显的双循环模式
德国在二战战败之后,日本在二战和80-90年代科技、日元贬值遭遇美国绞杀。政治方面的原因,导致这两个国家不敢发展科技、金融行业与美国去硬碰硬。
德日的选择了发展美国没有能力发展的高端设备、汽车和材料工业。对内则发展消费服务业,其中德国的医疗更突出,而日本消费略胜一筹。
1978 年开始,至1989 年底,日经指数上涨了近 700% ,而同期的标普500 上涨 276%
1990年,全球十大半导体公司日本占了六家,1990 年东京的土地全部卖掉可以换掉整个美国,当时日本GDP 世界第二,成为全球隐形霸主。

从日本上市公司市值占比看也经历过周期性行业占比明显下降,消费、科技崛起的情况。


2004年以来日本股市消费科技医药线性图



日美经济发展模式图

上面从英美日德经济发展模式和市值结构的占比变化,也给我们中国未来十年经济发展双循环给出一个可以借鉴的路径——

周期性行业占比下降——消费科技和医药行业的崛起,这就是中国未来十年的的经济发展与行业、企业的规律,以及上市公司市值变化趋势,带给我们投资的机会。

我们中国过去发展情况是不是也在走这个规律?

中国会遵循这种发达国家的发展规律吗?


20年来中国行业和上市公司市值占比变化图

第一,1997年至2000年。

第一阶段,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东南亚是承接全球制造业主要的地区,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在 2001年加入 WTO,正式承接了 世界工厂 的角色,也奠定了中国过去 20年的发展。
跟随全球科技浪潮,中国科技股 也有所表现,信息科技板块一度攀升至市值最高板块。

但是随着全球互联网泡沫破裂,信息科技板块的市值占比一蹶不振。赶在这个泡沫末期,中国也出现了腾讯、阿里巴巴、网易等公司。

第二个阶段,从2001~2007年,中国加入 WTO ,以及住房体制改革后,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

同时银行业走出了困境,地产板块崛起,到2006年,金融板块攀升至第一大市值板块, 2007 年随着经济过热,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周期制造板块成为第一大板块。

以中石油上市为例,中国的周期板块迎来了历史最高的时刻。

第三个阶段,自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虽然中国推出了四万亿基建的刺激政策,但中国逐步出现明显的经济结构转型,反应在上市公司来看,科技和消费的占比上升。

5万亿的腾讯、阿里的科技、以 2.5 万亿的茅台为代表的消费,这三家公司已经成为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的前三名。

总结

中国在5G 通信、海思半导体为代表的崛起,中层的鸿蒙系统,上层的互联网应用的微信、字节跳动、阿里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崛起。

中国在支付和数字货币的发力,与美国统治全球的两大工具:美元+ 科技两个核心利益形成遭遇战,因此美国自 2018年以来发动贸易战、科技战。

目的就是维护美元和科技的霸权。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应运而生,中国的科技和消费行业、上市公司也将会迎来历史性发展。

在上市公司市值结构中,就一定会出现消费、科技占比明显增加的趋势。

今天,我通过对比英美日德等经济大国发展和行业变化趋势规律,让大家提早十年知道未来十年发展趋势,如果你是年轻的企业家,如果你是投资者,你有100 万你会怎么做?

下周详细和大家分享消费内循环的三个要素:品牌、渠道和服务在欧美国家发展规律!

【相关推荐】

全国服务热线

13923351866
  • tel13923351866 0760-89936186
  • e-mailjunsangongyeshiye@163.com
  • address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蟠龙村爱国工业区一路30号